2009-12-16

常相思

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董橋說現代人的感情不是太濃就是太薄。太濃,是說現代人的交往太複雜、太功利,往往見不到兩次面,就熟得和兄弟一樣,太薄呢,則是在那樣濃膩的關係中,其實沒有真正的關懷。

       現代社會的結構很奇怪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確實有些異化。在農村社會,不要說家庭,即使鄰居也是彼此熟識、常常互相照應的,城市社會就不是這樣了,大家住在公寓裏,垂直的居住關係,卻是可能誰也不認識誰,像長遠年代裏在同一塊地面被埋葬的死者,永遠互不相干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現代人的冷漠,是環境造成的,也是文明進化的結果,到了所謂的網路時代,這種情形,又有了新的發展。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艾文.托佛勒用波浪理論解釋人類文明的發展,規納成農業、工業和資訊時代,溫世仁也長期關注這個議題,把資訊時代修正爲網路時代,他的說法是,資訊不足以涵蓋科技的力量,一個科技必須要強大到完全、或是關鍵性改變人類生活與關係的基礎,才可以被拿來當作一個時代的冠詞。

       用這樣的觀點,我相當同意在工業時代之後的人類文明,就是網路時代。網路的發展,不但快速而且影響深遠,它幾乎可以深入人類生活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,改變了行爲模式,並重新建構新的價值觀念。

       網路時代第一個最重要的技術,就是電子郵件。電子郵件以史無前例的速度,縮短並降低人際互動的速度與成本,無論天涯或海角,透過網路,人與人之間可以獲得立即而低廉的通訊品質。

       這樣的科技是令人驚奇和感恩的,然而,諸多人類千百年來許多珍貴的情感模式,卻也爲之崩潰,從此一去不返。

       以前交通不便,聯繫人際情感的,往往建構在強大的思念上面,不過幾年前而已,等待情書依然是一件美麗的夢想,然而,有了email之後,等待的情懷消失了,等待的耐心也不見了,在以前,郵差的腳踏車聲,他把信件投入信箱的聲音,彷佛就是情人的呼喚,在每天固定的時候,讓人屏息等待、讓人充滿期待與甜密,那種等待,即使快樂或悲傷,即使折磨人,也會使人的情感變得強大。

       有了電子郵件,思念與相思成爲多麽不切實際與漫長難耐,在電子郵件即時的威力下,人們期待的,是按鈕即可獲得回音的激情,愛情不再有思念的空間,思念不再有相思的等待,相思不再有沈澱,沈澱不再有黯然銷魂的獨立蒼茫般的時間感,啊,愛情,期待一生一世的愛情,終於整體走到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盡頭。

       李白說長相思摧心肝,這樣強烈而深沈的情感,有了電子郵件之後,或許現代人不可能再有同樣的感受了,太濃又太淡的人際關係,注定了人類社會要集體走向情感的不安。

       因而我期待的,還是一種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感情模式,淡淡的,卻很濃郁,像多年的老友,更像生死相許的愛情,強大而自足,只要兩個人互相想起來,就有滿滿的情分。

原文摘錄自侯吉諒《愛不釋手》散文集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